“带病”车辆“驶”不得
近日,《新民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检测机构收钱造假,存在虚假填报、“替检”、装“作弊器”等违法行为,让部分机动车“带病上路”。
无中生有“合格单”、张冠李戴“替检”、开挂作弊“过检”……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造假手段,可谓花样百出。如此挖空心思做不可为之事,利益无疑是首要驱动因素,然而,细究之下,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比如,检测资源“过剩”的无奈。从“不愁没生意”到门可罗雀,检测市场的严重饱和,让不少检测机构起了“歪心思”——故意在检测标准上“放水”,用检测“包过率”换取司机“回头率”。而且,在检测造假这件事上,业内甚至已经“卷”出一条“灰黑产业链”,从生产到分销再使用,各环节一应俱全且隐蔽性强,这让本就“发现难、取证难”等执法难题更加突出,加强监管与行业规范刻不容缓。
“带病”车辆“驶”不得,这些“把有病说没病”的“伪诊所”也留不得。一方面,破解监管难问题,可在立法及监管机制上发力。前者提高违法成本、提升执法震慑,后者建立联动机制,精准打击违法者。另一方面,强调行业自律的同时,也应让司机意识到车辆检测的重要性。正如体检一般,尤其是“大龄”车辆,在检测这件事上马虎不得。在复盘多起发动机怠速、死火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时发现,皆因司机想花小钱过关、不把年检当一回事所致。有时候,你以为造假过检省钱省事,殊不知,更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陈文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滴滴深夜道歉
车界资讯11-28
-
华为车BU对外融资 鸿蒙智行将成新公司关键客户
车界资讯11-28
-
比拼智能化 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愈演愈烈
车界资讯11-27
-
紧急召回约58万辆!这一车企巨头又出事了!
车界资讯11-24
-
70亿元研发费用会否推高小米汽车售价?
车界资讯11-23
-
一个月内4次,它为啥频繁涨价?
车界资讯11-23
-
市场转型发展 汽车流通领域如何破局?
车界资讯11-22
-
就业率达100%?急!缺人!
车界资讯11-21
-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提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力
车界资讯11-20
-
小米汽车亮相公示清单 多家公司跻身产业链
车界资讯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