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欧电动汽车磋商,各方加码博弈

中欧电动汽车磋商,各方加码博弈

新华社 2024-09-23 08:48:02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连日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洲讨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并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进行会晤。

  眼下,距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起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快一年,离最终裁决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中欧双方能否谈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备受关注。

  磋商谈判形势怎么看?

  9月17日,王文涛在柏林会见德国总理府部长施密特。施密特表示,德方强烈希望欧中双方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电动汽车案,始终认为加征关税并非解决之道。

  此前一日,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塔亚尼也在与王文涛会谈中表示,要求欧委会严格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及欧盟相关法律规定处理此案,避免因为此案干扰中欧经贸合作。

  从欧盟多个成员国的态度来看,以谈促合作、避免摩擦升级仍是人心所向,但也面临巨大压力。

  9月12日,欧委会称,中国机电商会和所有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交的关于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解决方案均未达到要求,欧方打算拒绝相关价格承诺申请。

  商务部对此回应称,欧委会在未经详细评估的情况下拒绝相关方案,既打击了中国业界继续合作的信心,也不符合欧盟成员国的期待,更不符合其希望通过对话解决本案的公开表态。

  随着终裁时间的临近,欧委会的决绝,折射出各方博弈更为复杂尖锐。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高额关税不仅意味着推高出口成本,也意味着赴欧投资风险加大。一旦被欧盟打上“补贴标签”,可能成为未来欧盟对赴欧投资企业开展《外国补贴条例》调查的借口,影响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决策。

  从中国与欧洲多国高层领导人会晤,到中欧双方工作团队密集开展了十余轮磋商,再到中国业界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中国推进磋商谈判的诚意与决心一以贯之,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未来几周,欧盟27个成员国将就终裁进行投票表决。对于本就希望吸引中国投资的许多国家而言,并不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争议、怀疑和摇摆愈加凸显,反对声音越来越多。

  在初裁投票中投了支持票的西班牙“180度转向”,表示欧盟应“重新审慎考虑”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决定。德国也从原先的弃权转变为反对。此外,瑞典、捷克、匈牙利等欧盟国家,以及众多欧洲车企,也持续发声反对欧委会的决定。

  即便如此,欧委会依旧一意孤行,不仅继续执意裁出高额临时反补贴税率,还拒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解决方案。由此可以看出,价格谈判只是幌子,此案已超出单纯经济范畴,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大大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掺杂了更多的政治因素。特别是一些重要行业,存在某些国家联手对我国采取措施的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说。

  据统计,截至9月15日,今年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案已经有119起,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即2020年的131起。

  事实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出口优势行业都曾经历过反补贴调查。

  记者梳理了全球经贸摩擦领域多起典型案件,有终裁之后仍通过谈判达成了不错的协议,如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欧盟对华铸件反倾销案;也有经历了长达数十年谈判仍未达成协议的,如美欧波音空客飞机补贴争端;还有的看似达成协议,却对相关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

  “此次电动汽车反补贴案,情况复杂、影响面广,需要我们用更加沉稳的心态来看待。”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中方不预设谈判结果,也不会做不该做的妥协,在涉及国家和企业利益等重大问题上,中方不会让步。

  商务部表示,“中方既有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也有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最大决心”,释放出捍卫核心利益的明确信号。

  这不仅是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明确立场,更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坚定信念。

  一方面是方兴未艾的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基于各方比较优势的全球化,这是经济规律和产业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一方面是经贸领域日益成为战略竞争的主战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和贸易大国,还将在前行路上面临更多风高浪急的挑战,既有遭遇战,也有持久战。

  极不寻常的经济全球化现实下,无论谈判磋商结果如何,唯有坚守核心利益,立足长远发展,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化危为机、占据主动、赢得未来。

  “市场到底怎么选择,时间自会给出答案。”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发展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增强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坚定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巩固发展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新华社

  记者:谢希瑶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汽车频道 编辑:徐彬彬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