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智能汽车已经成为除了手机之外,最大的个人数据来源。
4月6日,“特斯拉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登上微博热搜榜,热搜相关视频显示,特斯拉车内五个座位均被车内摄像头清晰记录,画面质量堪比高清电影。此事引发了舆论关于行车隐私安全的广泛讨论。
为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健康有序发展,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管理指南》从企业和产品两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作出了多项要求。
无法回避的隐私安全问题
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配置,在给车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了新挑战,而特斯拉的“视频事件”显然让用户的不安进一步加深了。
4月7日,特斯拉官方回应称,驾驶室摄像头在北美以外的市场并没有激活,即使是在美国,车主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开启使用。但用户显然并不买账,有网民回怼:“要么,是个人隐私得不到足够保护;要么,车主花钱买了个‘没用的摄像头’!”
特斯拉官方曾在3月19日发布声明表示,特斯拉的车辆不存在通过车内摄像头侵犯车主隐私的行为,并强调称所有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车辆均未开启车内摄像头。但是官方的声明并没有让车主们安心,根据新浪科技最近的一次微博投票显示,70%的人表示不相信。
据了解,特斯拉可以采集覆盖车主个人信息、车辆环境信息、车辆行驶信息、车主手机信息等200多项信息。而之前还有消息称,特斯拉计划将中国用户数据迁至中国,也就是说,眼下每一辆特斯拉汽车在中国收集到的数据,都直接保存在美国特斯拉的服务器,并不在中国管控范围之内。
2020年11月,曾有黑客成功地为特斯拉汽车开发了一种新的密钥克隆“中继攻击”,只需要三分钟,特斯拉就被远程控制开走。
其实,不仅是特斯拉,几乎所有智能汽车都有收集的信息、交互的数据、记忆功能的设置等,都涉及信息和数据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同类厂商采集事项也有170多项。而多个汽车品牌回应,车内设置摄像头的目的,是改善自动驾驶安全功能,比如检测疲劳驾驶、加强防盗等,除特殊情况外,不会随意激活摄像头。
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进而使汽车成为智能交通网络系统中重要的功能节点,从而构建“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交通体系。整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让汽车功能更加丰富,拥有更多潜力。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智能网联汽车并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但通过智能车载系统,则可以让每一个车上的人所做的事、说的话,实现实时在线。每一辆智能汽车的传感器和摄像头都在收集、记录着车内甚至周边环境发生的一切,汽车实时在线的功能已经成了另类的监控,用户的隐私安全荡然无存。
隐私安全应该得到保障
不能否认的是,智能网联汽车确实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智能的前提,不能以让渡个人隐私和信息为代价。
工信部颁发的《管理指南》明确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其中重点提到了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
除此以外,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指南》也提出要求: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和自动驾驶数据存储功能,保证车辆发生事故时设备记录数据的完整性;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等过程保障要求;以及满足网络安全、数据存储等测试要求。
同时,《管理指南》中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人民日报》评论表示:摄像头的功能,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既能为防控危险加一道“锁”,也可能为侵犯隐私开一扇“门”。要彻底打消车主的疑虑,既需要车企进一步细化车内摄像头的使用规范,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只有保证车内摄像头在守护安全与保护隐私之间达成平衡,才能使其成为保驾护航的“守护神”,让智能汽车行得更稳。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