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回收率达91% 汽车电池“退役”后如何实现哪来回哪去?
商务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24时,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合计超过400万份。
每千万辆报废汽车可回收钢铁1035万吨
报废汽车实现再利用
“数据显示,每1000万辆报废汽车,可以回收钢铁1035万吨、有色金属75万吨、塑料90万吨、橡胶75万吨、玻璃60万吨。”
报废汽车进了报废汽车处理厂,要怎么处理和再利用?
在报废汽车处理厂厂区里,废旧车辆一排排地整齐码在厂房里,等待着工人对它们的体检与拆解。报废车进厂之后工作人员首先会检查车辆的状况,然后把除发动机前后桥、五大总成以外的零配件全部拆解下来,在另外一个厂房里会通过一台快速拆解机对旧车架进行拆解。记者了解到,一辆普通的家庭用车可拆解出0.7吨左右的废钢铁。
济南华隆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悦:我们厂现在日处理报废机动车的能力达到了100台左右,报废汽车拆解完以后,这些废铁我们会进行打包处理,然后统一送到钢厂,作为炼钢的原材料进行使用。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开展以来,和后期补贴力度的加大,我们现在日收车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左右。
废旧机动车除了可以进行资源回收,拆下来的废旧零件还可以通过再制造实现高价值利用。
在新疆的这家报废汽车零件再制造工厂里,记者看到在企业的仓库里摆放着大量回收来的报废发动机,经过精细化拆解,可以回收的物料产物有48种。这家企业还对160种车型做精准数据测算,已初步建立了完整数据库。确立了“报废汽车精细化拆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模式,大幅提升了汽车资源再利用的纵深价值。
新疆瑞宇天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克华:我们再制造的发动机,第一就是环保,减少了很多的污染。第二就是节约成本,一个新机的成本大概是3000块钱以上,但是我们的旧机,它的成本最多也是不会超过2000块钱的。我们现在主要销售的全国都有,有部分还有一些出口的。
新能源汽车拆解
动力电池回收最重要
在以旧换新的政策要求中,申请报废的车辆除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还有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而新能源汽车的拆解,与燃油车可大不相同,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动力电池的回收。
专家表示,动力电池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增加而衰减,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动力电池就不适用于电动汽车上,需要有资质的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如果退役动力电池处理不好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新能源车回收
梯次利用 回收提取原材料
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的时候,报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件动力电池将接近80万吨。这么多的退役动力电池又该怎么处理呢?
目前的回收利用模式有两条路径:
梯次利用。将已退役的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后,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
回收提取原材料。提取报废电池中的钴、镍、锂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
在上海老港工业园区,记者来到了国内首条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拆解线。在这里每辆车进厂后都会通过滑轨自动运输,并且通过传感器被自动定位。
这些拆下来的退役动力电池会送到电池回收企业进行资源回收,在这里可以把动力电池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出再生材料,其中,镍、钴、锰的回收率达到了99.6%,锂的回收率达到91%。这些回收材料可以重新制备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应用在新电池上,真正地实现了电池资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专家表示,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公告五批共148家合规的退役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企业,初步建立了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络。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 朱黎阳:回收现在最关键的,要把这几十万吨材料从回收到拆解,到再加工、再利用,这个产业链完整地把它畅通起来,迫切地需要我们用相关的法规进一步来健全。
动力电池的报废再利用仍需完善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汽车还没有明确的报废标准,包括如何更好地回收、更安全地拆解、更有效地再利用等。
当前,国家正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的监管。(总台央视记者 王颢一 王海东 盛瑾瑜 张敏 济南台)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锂回收率达91% 汽车电池“退役”后如何实现哪来回哪去?
车界资讯01-20
-
零跑C10、深蓝S05和宋Pro咋选?除了比硬件,这两点更重要!
车界资讯01-20
-
2024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首次突破千亿元
车界资讯01-17
-
最大功率235kW/预计6-7月上市 小米YU7申报图曝光
车界资讯01-16
-
产销均超3100万辆!中国汽车“马力十足”
车界资讯01-16
-
"国Ⅳ"车辆纳入报废补贴 车市加速驶过"过渡期"
车界资讯01-15
-
特斯拉宣布,大规模召回!
车界资讯01-13
-
全球车企智能化转型加速 自动驾驶是“重头戏”
车界资讯01-10
-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车界资讯01-09
-
车企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背后
车界资讯01-08